桃仁
成語(Idiom):桃仁(táo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內心深處的善良和仁愛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桃仁”是由“桃”和“仁”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桃”指桃樹,寓意美好、純潔;“仁”指仁愛之心、善良之心。因此,“桃仁”指人內心深處的善良和仁愛之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善良之心、仁愛之心的人,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稱贊和贊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桃仁”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據傳,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說:“吾與其居,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武城,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亦已而已矣。”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住在這里的時候,桃樹開得很美,葉子茂盛;而你們去了武城,那里的桃樹也一樣美麗。孔子用桃樹來比喻學生的善良和仁愛之心,從而形成了成語“桃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桃”和名詞“仁”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地善良,真是個桃仁。
2. 這個小女孩非常懂事,給人一種桃仁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桃仁”與桃樹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桃樹上長滿了仁愛之心的桃子,從而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仁愛、善良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無敵”等,以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那個桃仁一樣善良的同學一起玩。
2. 初中生:她總是樂于助人,真是個桃仁。
3. 高中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更多的桃仁,來傳遞愛與友善。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桃仁的品質,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