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
基本解釋
官名。《周禮》秋官之屬。 漢武帝 置司隸校尉,領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察大奸猾。后罷其兵,改察 三輔 、 三河 、 弘農 七郡。 哀帝 時稱司隸, 東漢 復舊稱,仍察七郡。 魏 晉 以后沿用, 唐 廢。參閱《通典·職官十四》。
成語(Idiom):司隸
發音(Pronunciation):s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官職,主要負責監察和管理地方行政事務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隸,古代官職名,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一個重要職位。司隸官負責監察和管理地方行政事務,是皇帝直接任命的高級官員。司隸官權力大,地位崇高,具有很高的行政權力和決策權。司隸官通常被派往邊遠地區或重要的行政中心,以維持皇帝的統治和管理地方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隸一詞常用于古代文獻、歷史書籍和古代劇作中,用來描述古代官員的職位和權力。在現代漢語中,司隸這個詞已經不再用于實際生活中,而更多地用于學術研究、歷史文化領域,或者用于描述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或背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隸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隸人》中,是古代官制中的一種官職名稱。司隸官的設立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時期,起初是為了加強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司隸官的職責和地位逐漸發展和完善,成為了古代官制中的重要一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司隸”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古代的司隸官在地方行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 他被任命為司隸官后,開始了他的地方行政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司隸”:
1. 將“司隸”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記憶其中一個部分的含義,然后聯想兩個部分的意義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含義。
2. 創造一個與司隸官的職責相關的故事或場景,通過將成語與具體情景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官制、歷史文化等方面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了解更多關于司隸官的職責、地位和影響等方面的信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告訴我,古代的司隸官是負責管理地方事務的。
2. 初中生:我在歷史課上學到,司隸官是古代官制中的一個重要職位。
3. 高中生:我正在研究古代官制,司隸官的地位和職責非常復雜。
以上是關于成語“司隸”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