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溪
成語(Idiom):刻溪
發音(Pronunciation):kè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思想刻板,不開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溪是由“刻”和“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刻,指雕刻,比喻思想、觀念等固執不變;溪,指小河流水,比喻思想、觀念等流動變化。刻溪形容人的思想刻板,不開明,不接受新觀念和新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固執己見,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新觀點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思想保守、不思進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呂不韋曾經提出了很多改革的建議,但被秦昭王刻意忽視。有一天,呂不韋在家中雕刻了一條小河的模型,向秦昭王解釋說:“人的思想就像河水一樣,應該不斷地流動變化,而不是固執不變。”呂不韋用這個比喻來批評秦昭王守舊、不開明的思想,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刻”和“溪”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刻溪的人,對新事物總是抱有懷疑態度。
2. 不要太刻溪,要保持開放的思維,才能不斷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雕刻一條小河,但他的刀子始終無法刻出流動的水流,這個人就是一個刻板、固執的人,就像刻溪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等,加深對固執保守思想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刻溪的人,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保持開放的思維,不要變得刻溪。
3. 高中生:他的觀念太刻溪了,不愿意接受新的藝術形式。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摒棄刻溪的思想,積極面對社會的變革。
5. 成人:不要被固定的觀念束縛,要避免成為刻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