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dǎ zì zhāo ㄅㄨˋ ㄉㄚˇ ㄗㄧˋ ㄓㄠ不打自招
◎ 不打自招 bùdǎ-zìzhāo
[condemned oneself out of one's own mouth;make a confession of one's own accord] 原義是罪犯不用動刑,就招認自己的罪行。現在常用來比喻無意中暴露出自己的缺點或錯誤
這不是小邵的理想,是他陸荃自己的理想,是他不打自招。——秦兆陽《女兒的信》
詞語解釋
bù dǎ zì zhāo ㄅㄨˋ ㄉㄚˇ ㄗㄧˋ ㄓㄠ不打自招
(1).不用拷問,自己就招認了罪行。《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劉爺 看了書吏所録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
(2).比喻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圖。《西游記》第十七回:“﹝ 黑風山 妖怪﹞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説出道:‘后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做生日。’” 馬南邨 《燕山夜話·為什么會吵嘴》:“可見‘讓’的目的是在于‘得’,讓一寸是要得一尺。這可以說是古代提倡禮讓者的不打自招。”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打自招
成語(Idiom):不打自招(bù dǎ zì zhāo)
發音(Pronunciation):bù dǎ zì zh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由于自己的無意或無意識的舉動而泄露了自己的秘密或真實意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打自招是由“不”、“打”、“自”、“招”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不打自招意指不經意間或無意識地暴露自己的秘密或真實意圖。這是一種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真實意圖或秘密泄露給他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在不經意間或無意識地泄露秘密或意圖。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說話或行動中不小心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或者在某種情況下自己的行為暴露出自己的秘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不打自招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成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實生活中的情境緊密相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不經意地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或秘密,這種行為在社交場合中是不被看好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打自招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形容詞“不”、“打”和動詞“自招”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講話中不小心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真是不打自招。
2. 她無意中透露出了自己的秘密,完全是不打自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這個成語與一個具體的情境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在打電話時不小心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對方,從而形成不打自招的形象。另外,可以通過反面思考,想象如果一個人能夠保持沉默,不暴露自己的秘密,那么就不會犯下不打自招的錯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隱私保護和口頭表達相關的成語,例如“閉口不言”、“言多必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游戲中不小心說出了我的密碼,真是不打自招。
2. 初中生:他無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考試策略,完全是不打自招。
3. 高中生:她在朋友圈中不經意地透露了自己的真實心情,真是不打自招。
4. 大學生:他在面試時不小心說漏了嘴,完全是不打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