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器
基本解釋
三種治國的手段,指號令、斧鉞、祿賞。《管子·重令》:“三器者何也?曰號令也,斧鉞也,祿賞也……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眾;非祿賞毋以勸民。”
成語(Idiom):三器(sān qì)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能、品德和儀表三者的綜合表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器是指人的才能、品德和儀表三個方面。才能指的是個人的智力和技能,品德指的是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儀表指的是個人的外貌和儀態。三器的綜合表現決定了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也可以用來指責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缺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陽貨》中有一段對話:“子曰:‘君子不器。’或曰:‘君子器。’子曰:‘大哉圣人之器也。’曰:‘仁義禮智信。’子曰:‘恭儉讓以得之,夫何必器之有?’”這段對話中,孔子說“君子不器”,指的是君子不僅僅注重才能,還要注重品德和儀表。這段對話中的“三器”一詞被后人引申為指人的才能、品德和儀表三個方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器是一個名詞短語,由“三”和“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三器全面發展,才能出眾,品德高尚,儀表端莊。
2. 這個人只注重才能,卻忽略了品德和儀表,真是個不合格的三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三器”拆分成“三”和“器”兩個詞,用數字“三”表示三個方面,用“器”表示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和人的素質和能力相關的成語,如“三綱五常”、“三人成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三器全面發展,才能出眾,品德高尚,儀表端莊。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優秀班長,她不僅才能出眾,品德也非常好,儀表也很端莊,真是個典型的三器之才。
3. 高中生:這個學生雖然才能很高,但是品德和儀表都不夠好,還需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三器。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們應該全面發展自己的三器,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和儀表。
5. 成年人:在職場中,一個人的三器往往比單純的才能更加重要,只有才能、品德和儀表兼備的人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