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觶
成語(Idiom):瓢觶(piáo zh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piáo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器物容量小,不能滿足需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瓢是一種容量很小的水具,觶是古代一種小酒器。瓢觶合用,都容量小,表示不能滿足需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事物的容量小,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也可用來形容某人能力有限,無法勝任某項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瓢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生活情景。古代農民在田間勞作時,常常需要用瓢觶來取水解渴。瓢觶的容量小,一次只能取少量水,不能滿足大量水需求。因此,人們將瓢觶比喻為容量小,不能滿足需要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瓢”和“觶”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儲物箱太小了,根本是瓢觶之見。
2. 他的才華只能算得上瓢觶,無法勝任這個職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瓢觶”的發(fā)音與“漂浮”的發(fā)音相似,想象一個小瓢漂浮在水面上,表示容量小,無法滿足需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容量相關的成語,如“杯弓蛇影”、“杯水車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包太小了,裝不下這么多書,簡直是瓢觶之見。
2. 初中生:這個游泳館的淋浴間太小了,人多的時候根本是瓢觶之見。
3. 高中生:這個電影院的座位太少了,周末的時候很難買到票,簡直是瓢觶之見。
4. 大學生:這個學校的實驗室設備太舊了,無法滿足我們的科研需求,簡直是瓢觶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