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録
基本解釋
按照一定次序編排,記錄圖書的書名、作者、出版、內容與收藏等情況,或列出書刊的篇章等目次,以供讀者檢索之用的工具。前者按形式可分為卡片式目錄和書本式目錄兩種;后者多載于書刊的正文前面。《漢書·敘傳下》:“ 劉向 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録,略序洪烈。” 南朝 梁 沉約 《上<宋書>表》:“謹條目録,詣省拜表奉書以聞。” 宋 司馬光 《進<資治通鑒>表》:“又略舉事目,年經國緯,以備檢尋,為目録三十卷。”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前有目錄,始自 同治 庚午,終于 民國 丁巳。”
成語(Idiom):目録(mù lù)
發音(Pronunciation):mù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目錄、書籍的目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録是指書籍中的目錄部分,用于列舉書籍的章節、篇章、題目等內容。成語“目録”比喻事物的綱要、要點或概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事物的主要內容或要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總體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録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漢書》中,用來描述劉向的《漢書》的目錄。后來,目録逐漸成為表示事物綱要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録是一個名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的目録很詳細,方便讀者查找所需內容。
2. 這份報告的目録很簡略,需要進一步補充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目錄”與“綱要”聯系起來,通過記憶“目錄”一詞的含義,來幫助記憶成語“目録”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書籍相關的成語,如“開卷有益”、“脫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之前,先寫了一個目録來規劃每個段落的內容。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份考試復習的目録,列出要復習的知識點。
3. 高中生:在寫研究報告之前,我先制作了一個目録,整理了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4. 大學生:我在寫論文之前,先編寫了一個詳細的目録,列出每個章節的主要論點和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