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
基本解釋
◎ 小曲 xiǎoqǔ
(1) [roundelay;ditty;popular song]∶簡單活潑的歌曲或曲調(diào)
活潑小曲
(2) [slight bend]∶角度較小的彎折
英文翻譯
1.ditty
2.【化】 smaller lumped koji
詳細(xì)解釋
(1).角度較小的彎折。《爾雅·釋水》:“﹝ 河 ﹞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唐 蘇子華 《竹如意賦》:“雖小曲而受用,終大正而不易。”
(2).指娼女居處。 宋 周邦彥 《拜星月慢》詞:“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宋 晁端禮 《滿庭芳》詞:“好是飛泉潄玉,回環(huán)遍、小曲深坊。”
(1).樂曲體裁之一,與有許多“遍數(shù)”的大曲對言。 漢 蔡邕 《女訓(xùn)》:“凡鼓小曲,五終則止;大曲,三終則止。”《文選·馬融<長笛賦>》“聽簉弄者遙思於古昔” 唐 李善 注:“簉弄,蓋小曲也。”《樂府詩集·舞曲歌辭》:“ 晉 傅玄 又有十餘小曲,名為舞曲。”
(2).詞的變調(diào)。近似小令。 清 朱彝尊 《<詞綜>發(fā)凡》:“ 元 人小曲,如《乾荷葉》、《天凈沙》、《憑欄人》、《平湖樂》等調(diào),平、上、去三聲并用,往往編入詞集。然按之 宋 詞……已為曲韻濫觴矣。” 姚華 《論文后編》:“ 南宋 詞人,喜為變調(diào),所創(chuàng)特多,於時有大曲、小曲之別。”參見“ 小令 ”。
(3).民間曲藝之一。 元 明 人用以指稱散曲之外的各種俗曲。 明 王驥德 《曲律·論曲源》:“至北之濫,流而為《粉紅蓮》、《銀紐絲》、《打棗竿》,南之濫,流而為 吳 之《山歌》、 越 之《採茶》諸小曲。”《水滸傳》第三回:“父親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兒,來這里酒樓上趕座子。” 巴金 《新生》:“他們一路上唱著淫蕩的小曲。”
(4).有加套數(shù)者。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下》:“於小曲中加引子、尾聲,如《王大娘》、《鄉(xiāng)里親家母》諸曲。又有以傳奇中,《牡丹亭》、《占花魁》之類譜為小曲者。”參見“ 小令 ”、“ 小調(diào) ”。
小麯:制造白酒的發(fā)酵劑。也叫酒藥。發(fā)熱量少,適用于南方氣候。用小曲制成的酒,叫小曲酒。
成語(Idiom):小曲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ǎo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曲指的是短小的曲子,也用來比喻短小精悍的文章或者短小精練的話語。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曲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短小的曲子,通常是指音樂中的小調(diào)曲目。在擴(kuò)展含義上,小曲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者話語的簡短而有力,富有表達(dá)力和感染力。它強(qiáng)調(diào)了簡練的表達(dá)方式可以更好地傳達(dá)思想和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曲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或者談話中的精煉和有力。它可以表示一種簡練、精練的表達(dá)方式,也可以表示一種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藝術(sh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小曲來形容一篇短小卻富有內(nèi)涵的文章,或者一個簡潔而有力的演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故事講述了晉朝文學(xué)家陶淵明寫了一篇短小而有力的文章,被人稱為“小曲”。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小曲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曲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很有說服力,簡潔而有力,真是一篇小曲。
2. 這篇小說以短小精悍的語言表達(dá)了深刻的思想,是一篇小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音樂相關(guān)的記憶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小曲與短小精悍的音樂曲目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xué)習(xí)更多與音樂相關(guān)的成語,如“琴棋書畫”、“聲調(diào)悠揚(yáng)”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寫了一篇小曲,老師說很棒!
2. 初中生:他的演講真是一篇小曲,簡潔有力,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這篇小說以小曲的方式表達(dá)了作者的思想,引人深思。
4. 大學(xué)生:他的辯論技巧真是一絕,簡潔有力,堪稱小曲。
5. 成年人:這篇文章雖然短小,但是卻是一篇小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