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霾
成語(Idiom):翳霾
發音(Pronunciation):yì m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空被濃厚的煙霧或塵埃所遮蔽,失去了明亮和清晰的景象。也用來比喻人的思想被煙塵所蒙蔽,難以辨別是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翳霾是由兩個詞組成的,翳意為遮蔽、蒙蔽,霾意為濃厚的煙霧或塵埃。翳霾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天空被煙塵所遮蔽的景象,同時也引申為人的思想被煙塵所蒙蔽,難以辨別是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環境或氣氛陰暗,人們的思想受到負面影響,難以明辨是非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心情低落,感到沮喪和困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翳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中。故事講述了當時的齊國國君襄公被大臣們誤導,做出了一系列錯誤的決策,導致國家陷入困境。這時,有位名叫鮑叔牙的賢士向襄公進言,用“翳霾”來形容襄公的思想被誤導的情況。這個故事成為了翳霾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翳霾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翳為動詞,霾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翳霾的天空下,人們難以看清遠方的道路。
2. 他的思想被翳霾所蒙蔽,無法作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翳霾”與天空被煙塵遮蔽的景象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下,看不到任何明亮的景象,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翳霾相關的成語,如“翳翳如喪家之犬”、“翳翳若驚弓之鳥”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下午天空很翳霾,看不到太陽。
2. 初中生:他的思想被翳霾所蒙蔽,無法正確判斷是非。
3. 高中生:翳霾的社會氛圍讓人感到沮喪和困惑。
4. 大學生:在信息繁雜的社會中,我們要警惕自己的思想被翳霾所蒙蔽。
5. 成年人:經歷了一場失敗后,他的心情變得翳霾起來,需要時間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