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塞
成語(Idiom):覆塞(fù sè)
發音(Pronunciation):fù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覆蓋、掩蓋、壓迫得無法呼吸或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覆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覆指被覆蓋,塞指被壓迫。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被外力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無法行動或自由表達自己的意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覆塞常用來形容個人或群體在某種壓力下無法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行動。可以用于描述社會中的壓迫、權力的壓制、言論自由受限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覆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二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公子重耳因受到政敵的迫害,被困在了一座小山上。他無法呼吸和行動,形容他被壓迫得無法自由活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阻礙,感覺自己像是被覆塞住了一樣。
2. 這個國家的言論自由受到了嚴重的覆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覆塞與被壓迫無法呼吸的感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通過想象自己被一塊大石頭壓在身上,無法呼吸和行動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壓迫、掩蓋、限制自由相關的成語,如“束手無策”、“壓力山大”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我被其他隊員不斷壓迫,感覺自己像是被覆塞住了一樣。
2. 初中生:政府限制了互聯網的訪問,使得我們的言論自由遭到了覆塞。
3. 高中生:學校的校規太嚴格了,讓我們感到被覆塞,無法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