賫帶
成語(Idiom):賫帶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勤勞辛苦,承擔重任,不怕辛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賫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包括“賫”和“帶”。其中,“賫”是指承擔、負責的意思,“帶”是指背負、承擔的意思。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勤勞辛苦,承擔重任,不怕辛勞。它強調了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勇于承擔責任,不怕辛苦努力奮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使用賫帶來形容一個人勤勞辛苦,承擔重任,不怕辛勞的精神。可以用來表揚那些工作努力、無私奉獻的人,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告子上》中有這樣一段話:“王孫貧賤,不可賫帶以走馬;王孫貧賤,不可賫帶以跨車。”這段話出自孟子的教誨,意思是王孫子弟不應該只圖享樂,而應該肩負起責任,去努力工作。后來,人們將“賫帶”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勤勞辛苦,承擔重任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語是“賫帶”,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勤勞肯干的人,總是賫帶著家里的重任。
2. 作為一名教師,她賫帶著培養學生的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賫帶”與勤勞辛苦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想象一個人背著沉重的負擔在努力前行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勤勞辛苦、承擔責任相關的成語,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勤能補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一年級):爸爸每天都賫帶著家里的重擔,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2. 初中生(七年級):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賫帶起學習的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3. 高中生(高三):畢業考試即將來臨,我們要賫帶著復習的重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