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箠
成語(Idiom):畫箠
發音(Pronunciation):huà c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畫筆繪制箠(一種打擊工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畫箠是指用畫筆繪制箠子,箠是古代一種打擊工具,用于打擊犯人或驅趕牲畜。這個成語比喻用文學藝術手段揭露和批評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或人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文學作品、評論文章或演講中,以批評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或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畫箠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相傳,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了一篇名為《畫箠文》的文章。文章中,韓愈用文筆描繪了一幅用畫筆繪制的箠子,以此來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這篇文章成為了批判社會不良現象的經典之作,也使得“畫箠”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詩歌的藝術手段畫箠,將社會現象揭露得淋漓盡致。
2. 這篇評論文章真是一支畫箠,直指問題的核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畫家用畫筆繪制箠子的形象,同時想象箠子上描繪著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作品,了解他對社會問題的批評和觀點。
2. 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畫龍點睛”、“畫蛇添足”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小學三年級):老師告訴我們要用畫筆畫箠,批評壞人。
初中生(初中一年級):這篇文章真是一支畫箠,揭露了社會上的不良現象。
高中生(高中三年級):我們要用文學藝術手段畫箠,批判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
大學生(大學二年級):這位作家通過他的小說作品畫箠,揭示了社會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