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伍
基本解釋
(1).古代居民的基層編制。《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引申指鄉里。《漢書·尹翁歸傳》:“盜賊發其比伍中, 翁歸 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姦黠主名。”《宋書·謝方明傳》:“又罪及比伍,動相連坐,一人犯吏,則一村廢業。”
(2).猶等同,匹敵。 明 徐渭 《贈吳宣府序》:“中朝始翕然以君為長城,一時勛名,無與比伍。”
成語(Idiom):比伍
發音(Pronunciation):bǐ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伍意為比較、對照,也指相互比較,互相對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比”是比較的意思,“伍”是指人。比伍一詞常用來表示相互之間的比較,互相對照,以評判或衡量兩個或多個事物的優劣、差異或相似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伍一詞常用于形容比較或對照兩個或多個事物的差異、優劣等情況。可以用在各種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場景中,如比較兩個產品的性能、對比兩個人的才能、評價兩個方案的優缺點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伍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夏》一章中,其中孔子教導弟子子夏說:“君子比伍而無所長焉,小人比伍而有所長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與他人相比較時,不會過分強調自己的長處,而小人則會通過比較凸顯自己的優勢。從此,比伍一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相互比較時的態度和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比”是動詞,表示比較的行為,“伍”是名詞,表示人。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比伍了一番,發現彼此的才華都很出眾。
2. 這兩個方案無法比伍,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比伍這個成語。比如,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比較彼此的身高、才能等,形成對照的場景,從而幫助記憶比伍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比伍相關的成語,如比肩接踵、比量齊觀等,以擴大對比伍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桌比伍,發現他的數學成績比我好。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籃球隊和另一個班級的比伍,發現他們的技術更好。
3. 高中生:我和同學比伍,發現他的英語口語比我流利。
4. 大學生:我們研究組的項目和另一個組的比伍,發現他們的實驗結果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