怖懼
成語(Idiom):惶惶不可終日(huánghuáng bùkě zhōngrì)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害怕或擔心,心神不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惶惶不可終日是指內心極度恐懼,擔心不安,無法安心工作或生活。這個成語形容人在面臨某種恐懼或危險時,心情極度不安,無法安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臨恐懼、危險或不安全感時的心理狀態,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人或團體對未來的擔憂和憂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惶惶不可終日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惶惶如喪考妣,如入無人之境。”原意是形容人失去了親人或者進入了無人的境地時的悲傷和恐懼。后來演變為形容人在恐懼和擔心中度日如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惶惶(形容詞)+ 不可(副詞)+ 終日(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怕失敗而惶惶不安,無法集中精力工作。
2. 在戰爭爆發的前夕,人們的心情都惶惶不可終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惶惶”與“恐懼”聯想起來,想象自己處于一種極度恐懼和不安的狀態,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怖懼”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驚恐萬狀”、“驚心動魄”等,來進一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看到蜘蛛,小明感到惶惶不安,快速跑開了。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前一天,小紅感到惶惶不安,害怕考不好。
3. 高中生(16-18歲):聽到有人闖入家中,小玲感到惶惶不安,立刻報警求助。
4. 大學生(19-22歲):面對未來的就業壓力,小李感到惶惶不安,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