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外
成語(Idiom):慮外
發音(Pronunciation):lǜ w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外界的情況、變化進行周密、深思熟慮的籌劃和考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慮外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慮”和“外”兩個字組成。慮,即考慮、思慮的意思;外,指外部、外界的意思。慮外的含義是指在處理事物時要全面考慮外部的情況、變化,做到周密、深思熟慮的籌劃和考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慮外常用于強調對外部環境的綜合考慮和預見,特別適用于需要做出重要決策或制定計劃的情境。比如在商業談判、政治決策、戰略規劃等領域,慮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慮外這個詞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李斯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秦始皇時期,李斯為了鞏固秦朝的統治地位,提出了“焚書坑儒”的政策。當時,有人向李斯進言說:“焚書坑儒會引起外界的不滿和反對,我們應該慮外。”意思是要考慮到外界的反應和影響。這個故事成為了慮外這個成語的源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慮外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制定公司發展計劃時,我們必須慮外,考慮到市場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動向。
2. 領導在做決策時,總是能夠很好地慮外,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慮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處,俯瞰外面的景色,同時要做出決策,就需要全面考慮外部的情況和因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商業、政治、軍事等領域的書籍和文章來進一步了解慮外的運用和實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在參加比賽前,我要慮外,考慮到對手的實力和比賽的規則。
2. 初中生(13-15歲):在選擇學習的專業時,我要慮外,考慮到未來的就業前景和個人的興趣。
3. 高中生(16-18歲):在準備高考時,我要慮外,考慮到各個科目的重要性和備考的策略。
4. 大學生(19-22歲):在創業前,我要慮外,考慮到市場的需求和競爭對手的優勢。
5. 成年人(23歲以上):在做任何決策時,我都會慮外,考慮到各種可能的因素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