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舍
成語(Idiom):檀舍
發音(Pronunciation):tán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檀舍指的是慈善機構、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也可以用來形容慈善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檀舍一詞來源于佛教,它包含了“檀”和“舍”兩個字。其中,“檀”意為施舍或捐贈,表示慈善行為;“舍”指的是居所、房屋。檀舍的意思是施舍之處,指的是供養僧侶或從事慈善的場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檀舍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慈善機構、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也可以用來形容從事慈善事業的地方或組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檀舍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來描述佛陀時代的寺廟或僧院。佛陀鼓勵信徒施舍給僧侶,以供養他們的生活和修行。這種供養的地方就被稱為檀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檀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檀和舍。其中,“檀”在這里是形容詞,表示施舍或捐贈;“舍”是名詞,表示居所或房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獻給了一家慈善機構,真是一位檀舍的人。
2. 這座寺廟是當地居民共同修建的檀舍,供養了許多僧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檀舍”與慈善捐贈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慈善機構或寺廟,里面充滿了慈善的氛圍,人們在這里施舍和捐贈,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通過與實際情境的聯系,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檀舍這個成語的用法和相關知識,可以查閱佛教文化和慈善事業相關的書籍和資料。此外,還可以了解其他與慈善相關的成語,如“施舍”、“濟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媽媽每個月都會捐一些錢給慈善機構,他們是檀舍的人。
2. 初中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慈善活動,大家紛紛捐款,為慈善機構建立了一個新的檀舍。
3. 高中生:我計劃畢業后加入一個慈善組織,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檀舍。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參加了多次志愿活動,為社區的檀舍做出了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