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文
基本解釋
(1).指禮樂儀制。《漢書·禮樂志》:“是時,上方征討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禮文之事。” 晉 干寶 《晉紀總論》:“順乎天而享其運,應乎人而和其義,然后設禮文以治之,斷刑罰以威之。” 唐 韓愈 《禘祫議》:“然而禮文繁漫,所執各殊。” 宋 王禹偁 《籍田賦》序:“自 周 德下衰,禮文殘缺。”
(2).謂禮經所載之文。《書·周官》“冢宰掌邦治” 唐 孔穎達 疏:“此經言六卿所掌之事撮引《周禮》為之揔目,或據禮文,或取禮意,雖言有小異,義皆不殊。”
成語(Idiom):禮文(lǐ wé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文明的言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文是由“禮”和“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指的是禮儀、禮貌,表示言行舉止得體、有規矩;“文”指的是文明、文化,表示言辭文雅、有修養。禮文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有禮貌和文明,注重遵循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文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社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優雅和文明。它適用于各種場合,如會議、商務交流、社交聚會等。使用這個成語可以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也可以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禮貌和文明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禮文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明確記載,但它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禮儀和文明的重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禮儀和文明被視為重要的美德,是人們相互尊重和和諧相處的基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文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那么禮文,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 在交際場合,我們應該保持禮文的形象,展現自己的修養和素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禮文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一身華麗的禮服(禮),手拿一本書(文),在社交場合中優雅地行走,展現出高尚的禮貌和文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文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禮尚往來”、“文雅”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禮文的同學一起玩,他們待人友好,不會欺負別人。
2. 初中生:我們學校強調禮文教育,要求我們在校園里保持良好的禮貌和文明行為。
3. 高中生:社會交往需要懂得禮文,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感受,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禮文修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