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聽
基本解釋
(1).古代聽訟法之一。謂觀察受審訊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鄭玄 注:“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 賈公彥 疏:“目為心視,視由心起。理若直實,視盼分明;理若虛陳,視乃眊亂。”
(2).謂看人語態即知其意;見人容態即知其所欲言。《列子·仲尼》:“ 老聃 之弟子有 亢倉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宋 蘇軾 《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目聽不任耳,踵息殆廢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梅 亦善候伺,能以目聽,以眉語,由是一家俱憐愛之。”
英文翻譯
1.【醫】visual hearing
成語(Idiom):目聽
發音(Pronunciation):mù t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仔細傾聽,專心聆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目”指的是眼睛,而“聽”指的是耳朵。目聽的基本含義是仔細傾聽,專心聆聽。它強調的是在聽的時候要用心,全神貫注地傾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聽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需要傾聽和理解的情況。比如,當老師在上課時,學生應該目聽老師的講解,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在工作中,領導或同事給予指導或建議時,我們應該目聽他們的意見,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非子列傳》。故事中,韓非子曾經有一位學生,他每次聽韓非子的課都很認真,目不轉睛地傾聽。韓非子對他的學習態度非常贊賞,因此他用“目聽”來形容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從此以后,“目聽”就成為了一個表示專心聆聽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聽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目”和動詞“聽”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在講解時,同學們都目聽著,不敢有絲毫分神。
2. 會議上,大家都目聽著領導的講話,認真記錄重要的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目聽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目”和“聽”兩個字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用眼睛聚精會神地看著對方,同時用耳朵專心地聆聽對方的講話,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目聽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傾聽和專注相關的成語,如“耳濡目染”、“目瞪口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上課時,老師說的內容我都目聽著,這樣才能學得更好。
2. 初中生:班會上,我們都目聽著班主任的講話,以便更好地了解學校的各項事務。
3. 高中生:在備考階段,我會目聽老師的指導,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