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軾
成語(Idiom):伏軾(fú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fú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伏軾是一個古代典故中的成語,指的是臣子或學生謙遜恭敬地侍奉君主或師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伏軾由兩個字組成,其中“伏”意為俯首順從,屈服;“軾”意為車轅上的橫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臣子或學生像車轅上的橫木一樣,謙遜恭敬地侍奉君主或師長,表達了對上級的尊重和服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伏軾常用于形容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侍奉,或者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順從。也可用于形容任何人對上級的恭敬和服從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伏軾的故事源于《左傳》中的《僖公二十四年》。故事講述了魯國大夫子貢在接受到魯國君主的賞賜時,表現出非常謙遜的態度,俯首順從地接受了君主的恩賞。這個故事成為了伏軾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老師非常尊敬,總是伏軾恭敬地聽從老師的教導。
2. 作為一個好學生,他明白伏軾敬師的重要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伏軾”與“俯首順從”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成一個人低頭俯首,恭敬地侍奉上級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左傳》中的故事,了解更多關于伏軾的背景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伏軾一樣尊敬老師,認真聽課。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向老師伏軾,帶領同學們做好各項工作。
3.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用心教學,我們要用伏軾的態度對待學習。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要伏軾恭敬地對待導師的指導和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