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羅
基本解釋
以禮羅致。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詩:“禮羅加璧至,薦鶚與云連。” 明 文徵明 《題七姬權厝志后》:“其禮羅之勤,有可知者。”
成語(Idiom):禮羅
發音(Pronunciation):lǐ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謙和的樣子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貌,而“羅”表示柔和溫順。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非常有禮貌和謙和,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得體、溫文爾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羅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有禮貌、溫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表揚一個人的修養和教養,也可以用來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謙和有禮。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外表溫文爾雅,內心卻陰險狡詐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禮羅的人,他非常有禮貌和溫和,與人相處時總是謙和有禮。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非常有禮貌和謙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貌,而“羅”表示柔和溫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禮羅,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 她的外表溫文爾雅,但內心卻陰險狡詐,真是個禮羅掌中的毒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華麗的禮服,面帶微笑,然后以柔和的聲音向他人問好,展現出禮貌謙和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貌和謙和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和氣生財”、“溫文爾雅”等。這些詞語和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禮羅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對老師說話總是禮羅,所以老師很喜歡他。
2. 初中生:她的外表看上去很禮羅,但是她的行為卻不一樣。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禮貌謙和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學會禮羅待人。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學會禮羅待人,不僅要有學術素養,還要有社交能力。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禮羅”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