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筆頭子
基本解釋
指打官司。《中國民間故事選·叛徒李四一》:“他常說啥‘君子動口,小人動手’。不問跟誰甩筆頭子,軟硬都來。”
成語(Idiom):甩筆頭子
發音(Pronunciation):shuǎi bǐ tóu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字或作畫時,筆頭隨意甩動,沒有規律和章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甩筆頭子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寫字或作畫時,筆頭不受限制地隨意甩動,沒有規律和章法。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做事不認真負責,敷衍了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甩筆頭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寫字、作畫或做事時不認真負責,隨意敷衍。比如,當你看到一個人寫字時亂七八糟、毫無章法地甩動筆頭,你可以說他甩筆頭子。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在其他場景中,比如形容一個人工作敷衍、態度不認真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甩筆頭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進學解》。韓愈提到一個學生寫字時,筆頭隨意甩動,沒有規律和章法,這種寫字方式被韓愈稱為“甩筆頭子”。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寫字或作畫時的隨意甩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甩筆頭子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其中“甩”表示甩動,扔掉,拋棄的意思;“筆頭”表示筆的末端;“子”是名詞后綴,表示小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寫字的時候總是甩筆頭子,毫無章法。
2. 這幅畫的筆畫都是甩筆頭子,一點兒也不認真。
3. 做事情要認真負責,不能甩筆頭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寫字時,筆頭隨意甩動,沒有規律和章法的場景,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成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寫字的時候總是甩筆頭子,老師批評他不認真。
2. 初中生:我畫畫的時候喜歡甩筆頭子,覺得這樣很有創意。
3. 高中生:考試時不能甩筆頭子,要認真填寫答題卡。
4. 大學生:做研究時不能甩筆頭子,要認真仔細地寫論文。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