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祭
基本解釋
謂三度酌酒于三處為祭。《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傳:“王三進爵,三祭酒,三奠爵。” 蔡沉 集傳:“禮成於三,故三宿、三祭、三咤。”《儀禮·鄉射禮》:“俎與薦,皆三祭。” 鄭玄 注:“皆三祭,為其將祭侯也,祭侯三處也。” 賈公彥 疏:“三處者,下文右與左,中是也。”
成語(Idiom):三祭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年之內舉行的三次祭祀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祭是指中國古代的三次祭祀活動,包括春祭、秋祭和冬祭。春祭是在春季舉行,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豐收和平安;秋祭是在秋季舉行,目的是感謝豐收,祭祀祖先;冬祭是在冬季舉行,目的是祈求來年的豐收和祖先的保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祭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古代的祭祀活動,也可以用于比喻一年中的重要活動或慶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祭祀文化。在古代,祭祀是人們重要的宗教儀式之一,通過祭祀祖先和神靈,人們希望得到保佑和祈福。三祭成語則是將這三次祭祀活動合并起來,形成了一個表示一年中重要活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表示三次祭祀活動,“祭”表示祭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古代,人們每年都會舉行三祭,祭祀祖先和神靈。
2. 春祭、秋祭和冬祭是古代人們重要的年度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祭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祭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知識,深入了解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每年都會舉行三祭,祭祀我們的校訓和校訓創始人。
2. 初中生:我家鄉每年都會舉行三祭,祭祀我們的先祖和神靈。
3. 高中生:三祭是我國古代的重要傳統活動,代表著對祖先的敬仰和對豐收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