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丘
基本解釋
(1).古地名。在今 山東 博興 東南。《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 游于 姑棼 ,遂田于 貝丘 。” 杜預 注:“ 姑棼 、 貝丘 ,皆 齊 地。田,獵也。 樂安 博昌縣 南有地名 貝丘 。” 唐 高適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詩:“東馳眇 貝丘 ,西顧彌 虢略 。”
(2).考古學名詞。原始人類在沿海或濱湖地區,遺留下來的牡蠣、蛤蜊、鮑魚、誨螺等貝類介殼堆積物,形如小丘,故名。其中往往包含有石器、陶器等文化遺物。我國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常有發現。
英文翻譯
1.{考古} shell mound
成語(Idiom):貝丘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為名利所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貝丘是由“貝”和“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貝,指的是一種古代用作貨幣的貝殼;丘,指的是小山。貝丘的基本含義是指人的品德高尚,像小山一樣高聳不動搖,不為名利所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貝丘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堅守原則,不受外界誘惑影響的情況。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來自勉,要求自己保持高尚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貝丘的故事并不多見,但一個著名的故事是與古代詩人屈原有關。相傳,屈原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偉大詩人和政治家,他的詩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而,由于政治斗爭的原因,屈原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在貶謫期間,他仍然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不為名利所動。這個故事使貝丘成為了形容高尚品德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貝丘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貝”和名詞“丘”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貝丘不倒。
2. 面對金錢的誘惑,他始終保持著貝丘的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來記憶貝丘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小山上有很多貝殼,而這些貝殼代表著高尚的品德。通過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貝丘相關的成語,如“貝炬之林”、“貝瓦石城”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高尚品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貝丘的人,不要為了玩具而撒謊。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我們應該堅守貝丘的品質,保持誠實。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應該以貝丘的精神,為同學們樹立榜樣。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應該堅守貝丘的原則,不為了個人利益而背離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