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席不修
成語(Idiom):衽席不修 (rèn xí bù xiū)
發音(Pronunciation):rèn xí bù x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坐著不修整,形容人懶散不整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衽席指坐著的床榻,不修指不整理。這個成語形容人懶散不修整,不注重儀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修邊幅,衣著不整潔,不講究儀表的樣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劉邦在劉邦平定天下后,因為享受太多,變得懶散不修邊幅。劉邦的一位老臣子勸他說:“衽席不修,恐非宜君。”意思是坐在床上不修整,恐怕不適合做君主。這個故事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衽席不修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衣衫不整,真是衽席不修。
2. 她從小就不愛整理自己的儀表,一直是衽席不修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開來記憶,衽席不修。衽可以理解為坐在床上,席可以理解為床榻,不修可以理解為不整理。通過將每個字的含義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整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儀表相關的成語,如“衣冠楚楚”、“整裝待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整天衣衫不整,像個衽席不修的人。
2. 初中生:他總是衽席不修,沒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
3. 高中生:她的儀表一直很好,絕對不會衽席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