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牀
基本解釋
臥榻。《南史·賀革傳》:“﹝ 革 ﹞有六尺方牀,思義未達,則橫臥其上,不盡其義,終不肯食。” 宋 歐陽修 《憎蒼蠅賦》:“華榱廣廈,珍簟方牀。炎風之燠,夏日之長。”
成語(Idiom):方牀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c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的墳墓或埋葬之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牀是由“方”和“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表示方形,指的是墳墓的形狀;“牀”表示床,意味著安葬之地。成語中的“方牀”用來比喻人死后的墳墓或埋葬之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死后的安葬地點或墓地。也可用于比喻人去世后的墓地,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悼念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方牀”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南山有臺》中。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南山有座臺,上面有一座墳墓,形狀像床,被稱為“方牀”。后來,這個詞組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來表示人死后的墳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方牀在鄉村的一座小山上。
2. 這座方牀是為了紀念他的祖先而建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方形的床,上面有一個人躺著,表示他已經去世了,安葬在方形的墳墓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方牀”相關的其他成語,如“方寸之地”、“方興未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狗狗死了,我們把它埋在了方牀里。
2. 初中生:人們常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方牀。
3. 高中生:雖然他去世已經很多年了,但我們仍然會去他的方牀上祭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