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
基本解釋
◎ 百家 bǎijiā
(1) [various families]∶指許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2)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inkers]∶各種學術流派(原指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各種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漢· 賈誼《過秦論》
英文翻譯
1.(許多人家或家族) various families
詳細解釋
(1).指學術上的各種派別。《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史記·滑稽列傳》:“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 孔丘 歿已遠,仁義路久荒,紛紛百家起,詭怪相披猖。”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殺青》:“身為竹骨與木皮,殺其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從此起。” 清 錢謙益 《李逢陽贈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制》:“學問淵源於經術,文辭泛濫於百家。”
(2).泛指各行業(yè)從事某種專門活動或有技藝的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自 靈王 ( 楚靈王 )之后,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韻出百家上,誦之心已醺。”
(3).泛指許多人家或家族。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百家姓>書后》:“ 宋 沉括 《筆談》云: 唐 時氏族大率高下分五等,通有百家,皆謂之士族,此外悉為庶姓,婚宦皆不敢與百家等。”參見“ 百家姓 ”。
(4).見“ 百家譜 ”。
成語(Idiom):百家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ǎi ji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各家的學問、見解或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家是由“百家爭鳴”這個成語演變而來,原本是指戰(zhàn)國時期各國學派之間的爭論和辯論,后來引申為指各家的學問、見解或觀點。表示各種學說、學派或觀點各異,互相競爭和交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學術界、文化界、藝術界等領域中各種不同的學說、觀點或流派的交流和競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當時各國之間的學派爭論激烈,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個時期出現了諸多重要的學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這些學派之間的爭論和辯論,促進了學術的發(fā)展和進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家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學術會議上,百家爭鳴,各種學派的觀點都得到了充分的討論。
2. 這本書集合了百家的智慧,對于理解這個問題非常有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家的“百”字與“各種學派、觀點”聯系起來,表示各種不同的學派或觀點。可以通過與百科知識相聯系,記憶百家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學派和他們的觀點,以及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fā)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有百家的興趣愛好,有喜歡畫畫的、喜歡唱歌的、喜歡跳舞的。
2. 初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百家爭鳴的時期,各個學派的觀點都很有意思。
3. 高中生:文學課上老師讓我們分析一篇文章的不同解讀,真是百家爭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