廩犧令
成語(Idiom):廩犧令(lǐn xī lìng)
發音(Pronunciation):lǐn xī l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滿足個人利益而犧牲集體利益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廩犧令是由“廩”和“犧令”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廩指古代官府儲存糧食的倉庫,犧令指的是祭祀時所用的牲畜。廩犧令的意思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犧牲集體的利益,比喻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大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廩犧令常用于批評那些只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集體利益的人,以及那些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發展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三年》記載了一個關于廩犧令的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子玉的宰相,他在任職期間,為了個人利益私自將國家的廩糧賣給了鄰國。這樣一來,楚國的百姓饑寒交迫,國家的實力也大大削弱。后來,楚國國君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憤怒,將子玉處以死刑。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成成語“廩犧令”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廩犧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廩犧令,最終導致了公司的破產。
2. 這個政府官員為了個人的權力和財富,不擇手段地廩犧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廩犧令的“廩”字與倉庫的形象聯系起來,將“犧令”與祭祀時的牲畜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廩犧令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成語,通過學習這個成語,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為了爭奪玩具,不顧朋友的感受,真是廩犧令。
2. 初中生:有些人為了考試成績,不擇手段地作弊,完全是廩犧令的表現。
3. 高中生:一些政府官員為了個人利益,放任環境污染,是典型的廩犧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