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悖
成語(Idiom):梟悖(xiāo bèi)
發音(Pronunciation):xiāo b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反常,做事不合常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梟,指貓頭鷹,有著聰明、狡猾的形象;悖,指背離常理、違反道義。梟悖形容人的行為反常,做事不合常理,違背道德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梟悖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違反常理,做事不合情理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做事不擇手段、不顧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梟悖一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列御寇》。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鮑叔牙的賢臣,他因為忠誠于國家,不畏強權,被齊桓公重用。一次,齊桓公向鮑叔牙請教如何治理國家,鮑叔牙告訴他要以道義為準則,不能做出違背常理的事情。齊桓公聽后卻不以為然,認為鮑叔牙的建議太過理想主義,于是鮑叔牙說了一句“梟悖之言”,意思是貓頭鷹背離常理的話語。從此,梟悖一詞成為了形容人行為反常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梟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梟悖,無法得到大家的認同。
2. 這種做法實在是太梟悖了,完全違背了道德準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梟悖的兩個字形象化,將貓頭鷹和背離常理的意思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只貓頭鷹站在頭上,背離常理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行為反常的成語,如“荒唐”、“脫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是太梟悖了,竟然把作業偷偷丟掉了。
2. 初中生:他的舉動太梟悖了,為了贏得比賽,竟然采取了不光彩的手段。
3. 高中生:這個政府的政策真是太梟悖了,完全違背了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