錮弊
成語(Idiom):錮弊(gù b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gù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治或制度上的頑固保守,無法改變或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錮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錮指束縛、固守,弊指弊端、弊病。錮弊形容政治或制度上的頑固不化,無法改變或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它指的是一種頑固保守、不思進取的狀態(tài),常常導致社會發(fā)展停滯不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錮弊一詞常用于描述政治體制、組織機構或思想觀念的停滯不前,阻礙社會進步的現(xiàn)象。它可以用來批評某個固執(zhí)守舊的政策、制度或觀念,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及時改變陳舊的思維方式,推動社會發(fā)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錮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留侯世家》中。故事講述了漢高祖劉邦在位期間,有一次他聽說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認為可以改善國家的狀況,于是派人前去征求意見。然而,那些官員卻堅持保守,不愿改變原有的制度,導致國家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劉邦為此感到非常失望,便用了“錮弊”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固守不變的現(xiàn)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錮弊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錮”表示固守、束縛,名詞“弊”表示弊端、弊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組織因為錮弊保守,錯失了許多發(fā)展機會。
2. 這個國家的錮弊思維已經(jīng)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錮弊這個成語與“固執(zhí)不變”、“停滯不前”等詞語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描述政治或制度上的頑固保守狀態(tài)。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了解歷史上因為錮弊而導致國家衰落的案例,以及當代社會中如何避免錮弊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積極進取,不能被錮弊思維束縛住。
初中生:錮弊的觀念會阻礙社會的發(fā)展,我們應該開放思維。
高中生:政府應該打破錮弊,推動改革,解決社會問題。
大學生:錮弊的體制制約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可能性,我們需要改革現(xiàn)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