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放
基本解釋
發放。 明 湯顯祖 《南柯記·錄攝》:“一票,叫吏房知會官吏;一票,戶房支放錢糧。” 清 魏源 《上江蘇巡撫陸公論海漕書》:“如使年年全漕北上,則除支放俸餉外,尚有餘糧。”
成語(Idiom):支放(zhī fàng)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f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縱、放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對人或事物采取放縱、放任的態度,不加以約束或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對自己行為的放縱,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行為的放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放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告子下》:“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知恥也。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知羞也。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知好惡也。故曰:‘知恥者智,知羞者勇,知好惡者有志,有志者事竟。’知恥者智,恥之為德也;知羞者勇,羞之為勇也;知好惡者有志,好惡之為志也。故曰:‘知恥者智,知羞者勇,知好惡者有志。’”意思是人之所以與禽獸不同,是因為人有知恥、知羞、知好惡的能力。知恥者聰明,知羞者勇敢,知好惡者有志向。而知好惡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和控制。因此,支放成語的含義就是放縱、放任,與孟子的思想相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飲食習慣非常支放,經常吃很多油膩的食物。
2. 這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支放,從不限制他們玩電子游戲的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支放理解為支撐和放任的結合。支撐表示控制和約束,放任表示放縱和放任。通過將這兩個詞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放縱、放任相關的成語,如放任自流、縱橫馳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對我玩電腦游戲的時間非常支放,我可以玩一個小時。
2. 初中生:他對自己的學習非常支放,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
3.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課堂表現非常支放,幾乎不管我們是否聽講。
4. 大學生:我覺得大學生活對我來說太支放了,我需要更加自律一些。
5. 成年人:我們應該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支放,要給他們一定的約束和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