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罪
基本解釋
《論語·公冶長》:“子謂 公冶長 ,‘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后因以“公冶罪”為無辜而見罪的典實。 宋 蘇舜欽 《寒夜十六韻笑子履見寄》:“念昔罹憂患,唯君共苦辛。漂流數千里,會合十餘旬。各閔傷弓翼,聊同煦沫鱗。誰知 公冶 罪,眾笑 伯龍 貪。”
成語(Idiom):公冶罪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ě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冶罪是指公開犯罪,不加掩飾,毫不遮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冶罪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冶”是一個姓氏,“罪”表示犯罪。公冶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犯罪行為公然且毫不掩飾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冶罪通常用來形容犯罪行為明目張膽、不加掩飾的情況。可以用于指責某人的犯罪行為不僅罪惡,而且公然無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冶罪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公冶長是一個以犯罪行為著稱的人。他犯下的罪行極其惡劣,而且毫不掩飾。因此,人們將他的姓氏與罪行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語“公冶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冶罪是一個形容詞短語。其中,“公冶”是姓氏,“罪”表示犯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公冶罪的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公憤。
2. 這個貪官公冶罪,罪無可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冶”與“罪”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公開犯罪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犯罪相關的成語,如“罪魁禍首”、“罪不容誅”等,以擴充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東西的行為就像公冶罪一樣,非常壞!
2. 初中生:這個人故意傳播謠言,簡直是公冶罪!
3. 高中生:這位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簡直是公冶罪,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