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課
基本解釋
(1).每月考查、考核。《魏書·李彪傳》:“陛下幼蒙鞠誨,圣教之躋,及儲宮誕育,復親撫誥,日省月課,實勞神慮。”
(2). 明 清 時每月對學子的課試或對武官武藝的考校。《明史·職官志四》:“儒學官月課士子之藝業而奬勵之。”《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 同 通 州縣,本有月課,現在攷較他們,也不過同月課一個樣子。”《清史稿·選舉志一》:“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課、季考,‘四書’之外,兼有策論……訖於 嘉慶 ,月課漸不舉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馬端敏公被刺》:“ 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為 兩江 總督月課武職之期, 馬端敏 公 新貽 親臨校場閲射。”
(3). 宋 代規定御史糾察官邪,按月奏事的制度。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太學諸生置綾紙》:“ 鄭昭先 為臺臣,倏當言事月謂之月課。 昭先 純謹人也,不敢妄有指議。”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 朱應元 既為御史,月課乃首劾 李俊明 ,公論大不平。” 張晉藩 王超 《中國政治制度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七節:“ 宋 朝在允許御史‘風聞彈人’的要求下,明令御史每月必須奏事一次,叫作‘月課’。如上任后百日內無所糾彈,則罷黜作外官,或罰‘辱臺錢’。這種規定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御史彈劾權的濫用。”
成語(Idiom):月課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每個月固定的學習任務或課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課是由“月”和“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月”表示時間單位,代表每個月;“課”表示課程或學習任務。合在一起,表示每個月固定的學習任務或課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每個月固定的學習任務或課程。可以用于學生描述每個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也可以用于職場人士描述每個月要參加的培訓課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學校每個月都會布置一些月課,讓學生按時完成。
2. 公司每個月都會安排員工參加一些培訓課程,這些都是我們的月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月課”與每個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或課程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與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年年有余”、“學富五車”等。
2. 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一日三秋”、“三年五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個月都有很多月課要完成,但我會努力學習。
2. 初中生:每個月的月課都很重要,要認真完成。
3. 高中生:每個月的月課是提高成績的重要機會,不能放松。
4. 大學生:每個月的月課是自我學習的機會,要充分利用。
5. 職場人士:每個月的月課是繼續學習進步的機會,要持續不斷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