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衰
成語(Idiom):雕衰
發音(Pronunciation):diāo shu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容事物經過雕琢、修飾后,失去了原有的樸實和自然的美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雕衰一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雕之以文,衰之以禮。”意為用雕刻的技藝裝飾物品,用禮儀的規范束縛人的行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經過過度的修飾和人為的束縛后,失去了本真和自然的美好。它警示人們要珍惜事物原有的本質和真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過分修飾事物,使其失去本真和自然之美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過分講究形式而忽視實質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雕衰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25年,當時晉國的宣公在位。宣公喜歡用雕刻的技藝裝飾物品,用禮儀的規范束縛人的行為,導致人們的生活失去了樸實和自然的美好。這個故事成為了雕衰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雕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音節成語,其中“雕”和“衰”分別表示修飾和失去本真之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房間布置得過于華麗,已經有些雕衰了。
2. 這個電視節目過于注重表演,卻忽視了內容,變得有些雕衰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雕衰”這個成語與過度修飾物品的形象相連,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可以想象一個雕塑上面鑲嵌著許多華麗的寶石,但卻失去了原本的簡樸和自然之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修飾相關的成語,如“金玉滿堂”、“錦上添花”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雕衰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她的畫畫太多細節了,看起來有點雕衰。
2. 初中生(12-15歲):這部電影過于注重特效,卻忽視了劇情,有些雕衰了。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衣著太過華麗,已經有些雕衰了。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餐廳的裝修太過繁瑣,已經有些雕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