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子
基本解釋
(1).木制馬桶。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華元郡王 允良 ……好坐木馬子,坐則不下。”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八大王之子》:“木馬子者竟是便溺之器……在 宋 時已有馬子桶之稱,則 允良 所坐木馬子必是此物。”
(2).軍中防御用具。上面一橫木,下置三足(或四足),高三尺,長六尺,縱橫布置營陣之外,以阻敵騎。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器式一》:“皮竹笆……兩邊以木馬子倚定,開箭窗,可以射外。”
成語(Idiom):木馬子(mù mǎ zǐ)
發音(Pronunciation):mù mǎ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在表面下的危險或敵對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馬子一詞源于古代兵器“木馬”,指的是一種看似無害的木制雕塑,但內部隱藏了士兵,用來進行偷襲或攻擊敵人。在成語中,“木馬子”意味著隱藏在表面下的危險或敵對勢力,具有欺騙性和不可預測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隱藏在表面下的險惡勢力、陰謀或陷阱。可以用來描述各種隱藏的危險,如網絡病毒、間諜、恐怖分子等。也可以用來形容隱藏在某個組織或團體中的內部矛盾或敵對勢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木馬子”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兵法典籍《孫子兵法》。在這本兵書中,有一篇名為《用間》的章節,講述了如何利用間諜、間諜活動和偽裝等手段來獲得敵人的情報或破壞敵人的計劃。木馬子作為一種隱藏的戰術手段,被引申為隱藏的危險或敵對勢力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木馬”和“子”。其中,“木馬”指的是一種木制雕塑,用來進行偷襲或攻擊敵人;“子”是一個形容詞后綴,表示小的、輕微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心那個新來的同事,他可能是個木馬子。
2. 這個病毒是一個木馬子,會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你的個人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木馬子”與隱藏的危險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看似無害的木馬雕塑,但內部隱藏著危險的士兵,用來進行偷襲。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木馬子”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與網絡安全相關的知識,學習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和防范網絡攻擊。還可以深入研究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暗度陳倉”、“暗渡陳倉”等,了解更多關于隱藏和欺騙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小心那個新同學,他可能是個木馬子,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2. 初中生:在網絡上要注意防范木馬子的攻擊,保護好個人信息。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常常有木馬子的存在,要警惕內部的敵對勢力。
4. 大學生: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要時刻提防那些可能是木馬子的同事,不要被他們利用或傷害。
5. 成人:在社交媒體和互聯網時代,要警惕各種木馬子,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