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俗
麤俗(cū sú)
發音(Pronunciation):cū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粗鄙而庸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麤俗是由形容詞“麤”和“俗”組成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粗鄙、庸俗。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表示對人的低俗行為或言辭的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麤俗常用于文學作品、評論文章、社交媒體等場合,用來批評那些言談舉止不雅、庸俗低級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麤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籬樂府》中。他在書中寫道:“麤俗之輩,何足為意。”這句話意味著他對庸俗之人的不屑和鄙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麤俗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但具有強烈的貶義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麤俗,完全不符合社交禮儀。
2. 這部電影中充斥著麤俗的笑話,令人感到尷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麤俗”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粗糙的衣服,舉止粗鄙、庸俗,然后將這個形象與“麤俗”這個詞語聯系在一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類似的成語,可以了解與“麤俗”意思相近的成語,如“粗鄙”、“庸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太麤俗了,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那個電視節目太麤俗了,一點兒教育意義都沒有。
3. 高中生:她的言辭麤俗,完全沒有文化修養。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遠離麤俗的言行,追求高尚的品味。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麤俗”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