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渚
成語(Idiom):浮渚(fú zhǔ)
發音(Pronunciation):fú z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動或言辭不切實際,脫離實際情況,空洞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浮,浮動;篳,竹筏。浮渚原指竹筏漂浮在水面上,形容行動或言辭不切實際,脫離實際情況,空洞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不切實際,脫離實際情況,空洞無物。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善于空談而不肯實際行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名叫孫臏,他有一次去楚國拜訪楚王。楚王問孫臏:“你們齊國的人有什么特色?”孫臏回答說:“我們齊國的人都能夠在水上行走。”楚王十分好奇,就讓孫臏表演一下。孫臏說:“請給我一些竹子。”他把竹子削成薄片,然后拼湊起來做成一個竹筏。楚王看到孫臏站在竹筏上行走,非常驚訝。孫臏乘機夸口說:“我們齊國的人行走在水上如履平地,就像浮渚一樣。”楚王當然知道孫臏的話是夸大其詞,于是就用“浮渚”來形容那些言行不切實際、脫離實際情況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太浮渚了,完全不切實際。
2. 這個演講充滿了空洞的理論,簡直就是一派浮渚之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浮渚的形象,想象一個人站在竹筏上,行走在水面上,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通過形象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言行不切實際的成語,如“空談誤國”、“畫餅充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夢想太浮渚了,不切實際。
初中生:他的計劃完全是浮渚之詞,根本行不通。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浮渚之辭,毫無實質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