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
基本解釋
(1).阻塞;不通達(dá)。《左傳·成公十三年》:“東道之不通,則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辭·九辯》:“閔奇思之不通兮,將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來。《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禮記·內(nèi)則》:“外內(nèi)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漢書·哀帝紀(jì)》:“皇天降非材之佑, 漢 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 沖 等不通大體,敢以陳聞。” 王愿堅(jiān) 《普通勞動者》:“說著,他動了真氣,象不屑于和這個不通情理的人說話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謂學(xué)識淺陋。 漢 王充 《論衡·別通》:“夫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俱以七尺為形,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
(6).謂文理悖謬不順。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是為一論物體,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鼎甲》:“邑宰見其文,以為不通,貼文於照墻,不取。”
近義詞
欠亨
英文翻譯
1.(阻隔) be obstructed; be blocked up; be impassable
2.(轉(zhuǎn)用于抽象事物)
3.(文理錯誤) not make sense; be illogical; be ungrammatical
4.{醫(yī)} clausura (閉鎖畸形); obstruction (梗阻); choking (窒息)
成語(Idiom):不通 (bù tō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t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相通,無法交流或溝通。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思想、意見、語言等之間不相通,無法互相理解或交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事物之間無法溝通、交流或理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成語“不通”的具體故事起源較為模糊,但它的意義來源于人們在交流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觀點(diǎn)不通,無法達(dá)成共識。
2. 他們之間的溝通不通暢,導(dǎo)致了很多誤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通”與“不相通”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想象兩個人站在不同的島嶼上,無法通過橋梁或其他方式互相溝通。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交流、溝通相關(guān)的成語,如“一語不合”、“言不由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xué)生:小明和小紅的玩具不通,他們經(jīng)常為了玩具爭吵。
2. 小學(xué)生:他們班上的兩個同學(xué)不通,經(jīng)常因?yàn)橐庖姴缓隙臣堋?/p>
3. 初中生:他們之間的交流不通暢,導(dǎo)致了很多誤會和不愉快。
4. 高中生:兩個國家之間的語言不通,需要翻譯才能進(jìn)行溝通。
5. 大學(xué)生:他們的思想觀點(diǎn)不通,無法達(dá)成共識,導(dǎo)致了合作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