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機石
基本解釋
傳說為天上織女用以支撐織布機的石頭。《太平御覽》卷八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集林》:“昔有一人尋 河 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乃與一石而歸。問 嚴君平 ,云:‘此支機石也。’”一說,其人為 漢 代 張騫 ,謂 騫 奉命尋找 河 源,乘槎經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見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織女取支機石與 騫 。見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引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 唐 宋之問 《明河篇》:“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 成都 賣卜人。” 明 何景明 《七夕》詩:“乘槎莫問支機石,河漢年年此夜陰。” 清 趙翼 《夜坐》詩:“浪説支機石,誰乘犯斗槎?”亦省作“ 支機 ”、“ 支石 ”。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七夕》詩:“空接 靈臺 下,方恧辨支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還投。”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機。”
成語(Idiom):支機石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jī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或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支撐;機:機關;石:比喻堅固的東西。支機石原指用來支撐機關的堅固石頭,后來引申為指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或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重要的時刻,起到關鍵作用的人或物。可以用來夸獎某人在關鍵時刻的貢獻,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物在關鍵時刻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支機石”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清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比賽中,他是我們隊的支機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 這本書是我的學習支機石,幫助我解決了很多難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支機石”想象成一塊堅固的石頭,用來支撐機關,正好形容在關鍵時刻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或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支機石”相關的成語和故事,拓展對成語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級的支機石,總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這本書是我學習的支機石,讓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出色,成為我們隊的支機石。
4. 大學生:這個實驗室的設備是我們科研工作的支機石,沒有它我們無法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