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滯
成語(Idiom):迂滯(yū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yū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維或行動遲鈍、呆板,缺乏靈活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迂滯形容人的思維或行動過于拘泥、遲緩,不夠靈活。比喻思維僵化、行動遲緩,缺乏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或行動遲緩、呆板,無法及時應對變化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活動或計劃的進展緩慢、效率低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迂滯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學而篇》中,原文是“迂而不突,拱而不枝”。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人的思維或行動遲緩、呆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迂滯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人或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迂滯,總是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
2. 這個項目一直在迂滯地推進,進展非常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迂滯”與“愚鈍”聯想起來,兩者都表示思維或行動遲緩、呆板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與思維靈活性相關的成語,如靈活多變、機智過人等。
2. 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思維靈活與遲緩的區別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思維迂滯,總是不能快速解決數學題。
2. 初中生:他的行動遲緩,老師常常批評他。
3. 高中生:她的思維迂滯,無法及時應對考試中的問題。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推進迂滯,需要加快進度。
5. 成年人:他的決策迂滯,導致公司的發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