豾貍
成語(Idiom):豾貍(pín lí)
發音(Pronunciation):pín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質低劣,毫無價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豾貍是由兩個動物名稱組成的成語,豾指的是野豬,貍指的是黃鼠狼。野豬和黃鼠狼都是不受人們喜愛的動物,因此豾貍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質低劣,毫無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豾貍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惡劣,或者用來形容物品的質量差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豾貍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晉書·謝安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講述了謝安在任官時,有人給他送了一只野豬和一只黃鼠狼,謝安對這兩種動物都不感興趣,于是將它們一起放生。后來,有人對謝安說:“放生野豬和黃鼠狼,真是豾貍之舉!”從此,豾貍就成為了形容品質低劣、毫無價值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豾貍由兩個動物的名稱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的品行真是豾貍,一點都不值得信任。
2. 這個商品的質量太差了,簡直是豾貍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豾貍這個成語與野豬和黃鼠狼這兩種動物聯系起來,想象野豬和黃鼠狼的形象,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動物的成語,比如“狡兔三窟”、“狗急跳墻”等,從而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作業那么豾貍,一點都沒有用心做。
初中生:這個電影的劇情太豾貍了,完全沒有意義。
高中生:這個人的為人太豾貍,一點都不值得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