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
基本解釋
(1).至德;盛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韓非子·解老》:“德盛之謂上德。” 南朝 梁 江淹 《后讓太傅揚州牧表》:“自非上德橫乎天地,高績格於區(qū)宇,烈譽馥於一時,茂名鬱乎當世者,豈有降今日而莫先哉!” 元 耶律楚材 《題萬壽碑陰》詩:“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2).指帝德。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
(3).借指帝王。 明 徐渭 《代被論乞免得溫旨謝表》:“重誓餘生,捐酬上德。”
(4).崇尚德行。上,通“ 尚 ”。《管子·戒》:“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賤物,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二月, 晉 郤縠 卒, 原軫 將中軍, 胥臣 佐下軍,上德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成語(Idiom):上德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à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德是由《論語》中的經(jīng)典語錄引申而來的成語。它強調了人們應該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德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贊美那些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道德水平高、行為端正,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追求高尚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曾經(jīng)說:“上好禮,下好儀,夫孝者,其為上矣。”這句話的意思是,上等的人應該具備高尚的禮節(jié)和儀式,而最高尚的人則是孝順的人。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上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上”表示高尚、優(yōu)秀,而“德”表示品德、道德修養(yǎng)。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秉持著上德的原則,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2. 只有通過努力學習和修養(yǎng),才能達到上德的境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將“上德”拆分成兩個部分,“上”可以理解為高尚的,而“德”可以理解為道德修養(yǎng)。將這兩個部分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概念,就是追求高尚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和哲學感興趣,你可以深入學習《論語》和其他經(jīng)典著作,以更好地理解上德這個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上最有上德的同學,總是樂于助人。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那些有上德的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3. 高中生:上德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和行為方式。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追求上德,成為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