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見方
基本解釋
原謂將戰時,兵士出陣行三步以示勇。后以指將舞時三頓足以為節?!?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樂書》:“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裴骃 集解:“ 鄭玄 曰:‘將舞必先三舉足,以見其舞之漸也。’ 王肅 曰:‘舞《武樂》三步為一節者,以見伐道也?!?張守節 正義:“三步,足三步也。見方,謂方戰也。 武王 伐 紂 ,未戰之前,兵士樂奮其勇,出軍陣前三步,示勇氣方將戰也,今作樂象之。纘列畢而儛者將欲儛,先舉足三頓為步,以表方將儛之勢也。”
成語(Idiom):三步見方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ù jiàn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三個步驟或觀察角度就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步見方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意思是通過三個步驟或者觀察角度來全面了解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問題。它強調了全面、準確的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步見方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解決問題或者分析情況時需要全面、深入地考慮。它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步見方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的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源于人們對于觀察和思考的重視,以及追求全面了解問題的需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步見方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三步見方,從多個角度考慮,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2. 我們需要三步見方地分析這個項目的風險和潛在問題。
3. 老師教導我們在做作業時要三步見方,仔細審題、思考、檢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三個漢字逐個記憶,然后組合成成語。
2. 創造一個與成語含義相關的故事或場景,將其與成語聯系起來。
3. 多使用成語,嘗試在日常對話中靈活運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其他成語,以及它們的起源和用法。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喜歡用三步見方的方法玩游戲,這樣我就能更好地了解規則。
2.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在寫作文之前要三步見方,先思考、再組織思路、最后開始寫。
3. 中學生: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總是三步見方,先理解題意、列出步驟、最后計算答案。
4. 大學生:在進行科研項目時,我們需要三步見方,從不同角度進行實驗和分析數據,確保結果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