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罰
成語(Idiom):髕罰(bìn fá)
發音(Pronunciation):bīn f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小錯而受到嚴厲處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髕罰是由“髕”和“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髕,指人體膝蓋前面的骨骼,也是人體運動的重要部位之一;罰,指對違法或錯誤行為進行懲罰。成語髕罰比喻因為小過失而受到嚴厲處罰,有時候也可以表示因為一點小錯誤而得不償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髕罰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因為一點小錯誤而遭到嚴厲責罰的情況。例如,當一個學生因為一次遲到而被老師罰站一節課,我們可以用髕罰來形容這個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髕罰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晉書·張華傳》。據傳,晉代張華是一位非常謹慎的人,他每次行走時都非常小心,生怕犯錯。有一天,他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路上有一塊彎曲的鐵條,他擔心別人會跌倒,于是立即彎下腰將鐵條撿起。沒想到,他撿起鐵條的動作被路人看見,路人誤以為他是偷東西,于是把他帶到官府受審。最后,張華被判處了髕罰,即雙腿被打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髕”和“罰”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因為一點小錯誤被老師髕罰了。
2. 他因為一次犯錯,髕罰了他的晉升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膝蓋前面的骨骼(髕)受到嚴厲的懲罰(罰)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起源故事,了解張華的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教訓。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懲罰相關的成語,如“忍辱負重”、“自食其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因為我在考試時作弊,老師髕罰了我,讓我在教室里站了一節課。
2. 初中生:我因為遲到被班主任髕罰,被罰跑操場一圈。
3. 高中生:因為我抄襲了一篇論文,老師髕罰了我,讓我重新寫一篇并扣除了相應的分數。
4. 大學生:因為我違反了學校的規定,被校方髕罰,讓我停課一周。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髕罰”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