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
基本解釋
(1).分處庭中,以示平等。《漢書·貨殖傳》:“ 子贛 結(jié)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隋書·盧思道傳》:“通人 楊令君 、 邢特進 已下,皆分庭致禮,倒屣相接。”《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五年》:“對罷,詣 王黼 第, 黼 欲令庭趨, 尼楚赫 不可,分庭而見。”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使君秉天朝憲節(jié),寡人司水國微權(quán),既辱分庭,只行抗禮。”
(2).指分處庭中。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yīng)詔宴曲水作》詩:“分庭薦樂,析波浮體。”
英文翻譯
1.【法】 branch; branch division; divisional court
成語(Idiom):分庭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方勢力、地位相當(dāng),平等對待,不分上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庭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分”和“庭”兩個字組成。分庭的意思是指兩方勢力、地位相當(dāng),平等對待,不分上下。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雙方對立勢力、地位相當(dāng),誰也不占上風(fēng),相互對峙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庭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對立的勢力、地位相當(dāng),彼此競爭不分上下的情況。例如,可以用在商業(yè)競爭、政治斗爭等領(lǐng)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才相當(dāng)、實力相當(dāng),互不相讓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分庭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zhàn)國策·齊策三》。當(dāng)時,齊國和魏國都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勢力相當(dāng)。兩國之間的邊界有一條小河,齊國和魏國各自在河的一側(cè)建了一個庭院。庭院的中間有一塊石頭,分割了兩個庭院。后來,兩國的使者相互來往,都在石頭上停下,表示彼此地位相當(dāng),平等對待。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分”是動詞,表示分開、分割的意思;“庭”是名詞,表示庭院、院子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競爭中,兩家公司實力相當(dāng),可以說是分庭抗禮。
2. 這兩個學(xué)生成績相當(dāng),競爭激烈,可以說是分庭抗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庭院之間有一條分割線,兩個庭院對立而又平等,彼此不相讓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分庭抗禮”、“分庭抗衡”等。這些成語都是形容兩個勢力、地位相當(dāng),平等對待,互不相讓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們班上的兩個班長競選,最后是分庭抗禮,大家都很支持他們。
2. 初中生:這場籃球比賽兩隊實力相當(dāng),可以說是分庭抗衡,最后比分也非常接近。
3. 高中生:兩個政黨在選舉中競爭激烈,最后是分庭抗禮,結(jié)果非常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