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氷
基本解釋
宋 晁載之 《續談助》卷三引《圣宋掇遺》:“ 陳彭年 在翰林,所兼十餘職,皆文翰清秘之目,時人謂其署銜為一條氷。”意謂官職清貴。 清 張廷璐 《南歸》詩:“腰綬已拋三尺組,頭銜猶領一條氷。”
成語(Idiom):一條氷(yī tiáo bīng)
發音(Pronunciation):yī tiáo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非常聰明、機智,能夠冷靜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條氷”來源于《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原文是“子貢問曰:‘夫子圣人也,何以至于斯?’子曰:‘吾以汝為瑕疵,吾故能至于斯也。’”其中,“瑕疵”指的是石上的裂紋。成語“一條氷”比喻一個人能夠在困境中保持冷靜、機智應對,就像石上的裂紋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一條氷”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機智應對的能力。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智慧和應變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戰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怎樣才能成為圣人。孔子回答說,他能夠成為圣人,正是因為他把子貢當作自己的瑕疵,因此能夠不斷提醒自己,保持冷靜、機智,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一”、“條”和“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緊急情況下展現出了一條氷的智慧。
2. 面對困難,他總能夠像一條氷一樣保持冷靜。
3. 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總能夠像一條氷一樣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冷靜、機智”等詞語聯想,來記憶成語“一條氷”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智慧和冷靜相關的成語,如“智勇雙全”、“沉著冷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時像一條氷一樣冷靜,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面對突發狀況,我們應該像一條氷一樣保持冷靜,不慌不忙地應對。
3. 高中生:她在演講比賽中展現出了一條氷的機智,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4. 大學生: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像一條氷一樣聰明、機智,才能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