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擔
基本解釋
包裝成擔。《水滸傳》第八二回:“ 宿太尉 打擔了御酒、金銀牌面、緞疋表里之物,上馬出城。”
挑擔。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一折:“但是南來北往、推車打擔、做買賣的,都到俺小舖來買酒吃。” 元 朱凱 《昊天塔》第四折:“莫不是打擔推車撞著賊兵?”
成語(Idiom):打擔
發音(Pronunciation):dǎ d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承擔起某項任務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擔是由“打”和“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打”表示承擔,負責的意思;“擔”表示肩負,承擔的意思。打擔的含義是指一個人承擔起某項任務或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擔常用于描述一個人主動承擔起一項任務或責任,表達出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和責任心。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場景中,形容一個人積極主動、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擔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來,形容一個人主動承擔起責任的事情,逐漸演變成了打擔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有擔當的人,總是愿意打擔。
2. 在團隊中,他經常主動打擔,承擔起重要的任務。
3. 做事情要有責任心,不要總是依賴別人,要學會打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擔”與“承擔”這兩個詞語進行聯想,形象地表示一個人主動承擔起責任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肩負責任”、“挑大梁”等,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愿意打擔,幫助老師整理教室。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打擔,組織大家參加運動會。
3. 高中生:我打擔,負責籌備學校的畢業典禮。
4. 大學生:作為團支書,我要打擔,帶領大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