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灑
成語(Idiom):析灑(xī sǎ)
發音(Pronunciation):xī s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把事物分析清楚,然后加以散布或傳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析灑意指把復雜的問題或事物進行分析、剖析,并將分析結果傳播出去。表示對問題或事物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將所得的知識或信息廣泛散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學者、智者或專家對問題的分析與傳播,也可用于形容人們廣泛傳播某種觀點或知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范睢和蔡澤的故事。范睢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學者,蔡澤則是他的學生。有一天,范睢教導蔡澤:“學問要廣泛博深,不僅要學習,還要將所學的知識散布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蔡澤聽后,深受啟發,表示要努力學習并將所學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后來,人們用“析灑”來形容范睢的教導和蔡澤的傳播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析”和動詞“灑”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教授善于對復雜問題進行析灑,使得大家對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他經常在學術會議上進行析灑,讓與會者受益匪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析灑”聯想成“分析灑落”。想象自己是一位學者,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將分析結果灑落給大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析灑”相關的成語,如“析微察異”、“灑心大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3-6歲):小明把玩具拆開來看了看,然后告訴小伙伴們玩具是怎么工作的,真是析灑啊!
2. 小學生(7-12歲):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堂有關動物的課,她把知識析灑給我們,讓我們都學到了很多。
3. 中學生(13-18歲):這本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析灑,讓我對問題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會議上,專家對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析灑,讓我們對該領域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