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書
基本解釋
彈詞的一種。 清 代中后期流行于粵語區域。可分為“龍舟”及“南音”兩種。 清 吳趼人 《小說叢話》:“彈詞曲本之類, 粵 人謂之‘木魚書’。此等木魚書雖皆附會無稽之作,要其大旨無一非陳述忠孝節義者……婦人女子習看此等書,遂暗受其教育。惜乎此等木魚書限於方言,不能遠播耳!”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二章:“彈詞為流行于南方諸省的講唱文學。在 福建 有所謂‘評話’的,在 廣東 有所謂‘木魚書’的,都可以歸到這一類里去。” 歐陽山 《苦斗》五六:“后來,她看見天色還早,就坐在矮凳上,順手拿起一本木魚書來,低聲唱著。”
成語(Idiom):木魚書(mù yú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mù yú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敲擊木魚的聲音,比喻讀書聲音嘈雜,沒有效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魚,是一種佛教音樂器,形狀像魚,用木頭制成,質地堅硬。在寺廟中,僧人用木魚敲擊,發出清脆的聲音,以幫助他們專注于念經。而“木魚書”這個成語則用來形容讀書聲音嘈雜,沒有效果,意味著讀書過程中缺乏安靜和專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讀書環境嘈雜,無法集中注意力,也可以用來形容讀書方法不當,沒有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南朝梁代的文學家蕭統曾在一次講學時,聽到外面傳來的木魚聲音,但他并沒有被打擾,仍然專心致志地講學。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用“木魚書”來形容讀書嘈雜無效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木魚書”,形容詞“嘈雜無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喧鬧的圖書館里,讀書就像敲木魚一樣,無法集中注意力。
2. 他整天在娛樂中度過,對于學習就像讀“木魚書”,根本沒有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木魚書”成語的含義,想象自己在一個嘈雜的圖書館中,試圖讀書卻聽到不斷敲擊木魚的聲音,無法集中注意力和取得學習效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雜書盈床”、“塞翁失馬”等,以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教室里讀書時,總有同學在旁邊玩耍,感覺就像讀“木魚書”一樣,很難專心。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嘈雜聲讓我無法集中精力,每天讀書就像讀“木魚書”,很難有好的成績。
3. 高中生:在備考期間,我把手機關掉,讓自己遠離嘈雜的環境,不再讀“木魚書”,終于取得了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