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石波
基本解釋
書法術(shù)語名。章草及章程、行押等用之。用筆直過。 晉 王羲之 《題<筆陣圖>后》:“其草書亦須象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筆即直過。唯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勢,但用擊石波而已。” 唐 韋續(xù) 《墨藪·書卷》:“隸有擊石波,八分書有隼尾波,最為難行。”
成語(Idiom):擊石波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 shí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力敲打水面,使水波紋擴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石波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用來描述一個小小的力量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影響。它源自于古代故事中的一個情節(jié),即一個人在水面上用力敲打石頭,結(jié)果卻引起了水波紋的擴散。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一點微小的力量或行動,能夠引起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石波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微小的事物或行動,卻能夠引起重大的影響或改變。它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描述社會或歷史事件中的某個細節(ji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石波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本寓言故事集《列子》。故事中,有一個人在水面上用力敲打石頭,結(jié)果卻引起了水波紋的擴散。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逐漸演變成了成語“擊石波”。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石波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其中,“擊”表示用力敲打,“石”表示石頭,“波”表示水波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發(fā)言像是在擊石波,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2. 這個小小的行動可能會在社會中引發(fā)擊石波的效應(yīng)。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石波的形象與一個人用力敲打石頭引起水波紋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通過形象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列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以及其他與擊石波類似的成語,如“殺雞焉用牛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guī)椭鷭寢屨矸块g,雖然只是一點點小事,但也能產(chǎn)生擊石波的效果。
2. 初中生:在班級里,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夠產(chǎn)生擊石波的效果,讓整個班級變得更加團結(jié)。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每個人的力量都能夠產(chǎn)生擊石波的效應(yīng),影響整個社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