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燕頷虎頸 (yàn hàn hǔ jǐng)
發音(Pronunciation):yàn hàn hǔ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貌極為奇特或不協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燕頷虎頸是由“燕頷”和“虎頸”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燕頷”指燕子的嘴,形狀尖細;“虎頸”指老虎的頸部,形狀粗大。兩者結合在一起,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貌極為奇特或不協調,有時也可以形容人的頸部異常粗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外貌奇特、不協調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形容人的頸部異常粗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鏡花緣》一書中。書中有一位女子長相極美,但頸部異常粗長,被形容為“燕頷虎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長得燕頷虎頸,真是美中不足。
2. 這座建筑設計獨特,但看上去有點燕頷虎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燕頷”想象成燕子的尖嘴,將“虎頸”想象成老虎的粗頸,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或參考在線資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畫了一只燕子,但把它的嘴畫得像老虎的頸部,看起來很燕頷虎頸。
2. 小學生:他長得燕頷虎頸,同學們都笑他。
3. 初中生:這幅畫的人物形象獨特,但有點燕頷虎頸。
4. 高中生:她的頸部異常粗長,真是燕頷虎頸的典型。